汽车焦点网
     

‌电动化浪潮下的中国答案——东风柳汽技术尖兵出海记

温州小编 汽车焦点 2025-09-10

当大众等德系传统豪强的故乡开始为中国技术驻足,这场始于电动化、决胜于智能化的产业革命,正在重塑全球汽车权力格局。

在今年9月举办的国际大型车展——德国慕尼黑车展上,中国车企带去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主角。这显示着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来到了一个关键的“拐点”,正在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导力量。

东风柳汽携前瞻的技术成果、强大的商品阵容以及全新的品牌面貌,实力亮相Halle B3展馆C11展位。经典升级的游艇PHEV与星海S7 REEV两款战略车型矩阵亮相,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,向全球展示中国汽车工业的硬核实力与文化软实力。

技术尖兵的破壁之战

过去十几年间,中国汽车产业选对了方向,通过大力投资新能源赛道,实现了在全球汽车产业上的“换道超车”。其中,保持产品技术的领先性是赢得竞争的核心。从零几年开始布局至今,中国新能源车在技术研发领域具有先发优势,不管是电动化技术还是智能化技术,中国都是相对领先的。

以东风柳汽旗下星海S7增程版为例,CLTC工况下,纯电续航235公里,日常通勤绰绰有余;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能飙到1250公里,欧洲用户北可到哥德堡、东可至布达佩斯、西可达伦敦,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长途旅行!同时百公里馈电油耗仅4.89L,综合油耗低至0.66L/100km。这背后的功臣是东风柳汽自家的马赫增程系统,它像个聪明的管家,自动在五种能量模式间切换:市区堵车用纯电,高速巡航靠油电混动,长途跋涉还能强制发电,能量分配异常清楚。更绝的是,增程器启动时,噪音增幅不到1分贝,几乎让人感觉不到。这种将增程技术做到极致的策略,恰是中国车企差异化竞争的精髓——在德国工程师擅长的机械领域,用电动化实现降维打击。

在东风柳汽七十年造车经验赋能下,星海S7增程版在安全领域更是拿出了看家本领。车身用的是量子架构,高强度钢应用比例达到75%,A、B柱等关键要害部位采用1500兆帕热成型钢,为用户带来坦克般高强度防护。万一碰上紧急情况,五角星制动安全机制还能救命,哪怕制动系统出了好几处故障,它也能靠多个独立系统配合,确保刹车永不失灵。在用户特别关心的电池领域,铠甲3.0电池不惧风雨、冷热、高压和针戳。

除此之外,“量子架构”还赋予星海S7增程版具备更强大、更可持续的智能基因,可无缝与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辅助等尖端科技融合,还可通过OTA持续进化,及时为广大用户带来最新智能化体验,展现“中国速度”的进化能力。

产业链优势的全球化兑现

除具备领先的技术优势外,中国新能源汽车还具备产业链优势。过去十几年,中国在资源储备上做出了大量努力,从IGBT芯片开始,到电控、电机,中国打造出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,因此能够以更低的成本造车,并将其转化成为出口竞争力。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,产销均超1300万辆,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,是绝对的市场领导者,且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,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更是有望接近300万辆。

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有望突破300万辆的背后,是覆盖电控、芯片、电池的完整产业链支撑。当欧洲车企还在为碳关税焦虑时,中国已通过规模化生产将成本优势转化为定价权。在销量提升方面,东风柳汽同样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2024年乘用车出口同比增长25%,目前销售网络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。以东风柳汽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高端电动品牌,正在凭借完整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,不断拓展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版图。

文化软实力的隐形引擎

在为海外用户带来高品质新能源产品的同时,中国车企也在把中国文化融入其中,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汽车出口的促进作用。比如本届慕尼黑车展,东风柳汽打破语言和地域的界限,讲述品牌背后的中国文化故事。展台怀抱式布局暗合东方和合哲学,VR功能观展承载着数字交互思维,揭示了中国车企出海的新逻辑:技术输出必须伴随文化适配,为参展观众带来充满文化魅力与底蕴的品牌体验。

此外,东风柳汽展台还将居家式休闲区引入工业展台,以家居化设计营造温馨洽谈空间,配合个性化服务运营,带给参展观众豪华、亲和、时尚的服务体验。本质是对欧洲用户重视生活品质的精准洞察。这种产品+文化+服务的三维输出模式,正成为突破西方市场文化壁垒的关键。

暗礁与航标

尽管中国车企目前已经在新能源技术上取得了领先优势,但依旧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。无论在全球市场还是国内市场,以BBA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已经开始发力,留给中国品牌的历史机遇期并不长。出海方面,中国汽车品牌更面临多种困难,这包括国外市场消费者的用车环境、习惯与中国市场存在较大差异,欧美等发达地区对车辆环保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更严苛,以及存在的不公平竞争等等。

针对海外市场多变复杂的情况,东风柳汽通过发布“乘风双擎2030计划”,给出了中国车企的应对之策:一是深耕区域市场,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环境,包括客户的需求及用车场景,针对性投放适销对路、有竞争力的产品,并对出海车型作出必要的适应性开发。如南美需更强动力,中东对空调等要求高,针对不同市场的路况、气候等,东风柳汽对产品进行针对性开发。

二是将持续深耕成熟市场,加快推进本地化制造,以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准入。至2030年,东风柳汽计划联合全球伙伴,在亚洲、非洲等区域共建9大智能制造基地,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从产品出口向技术标准输出的升级,同时组建千人本地化精英团队,打造多元化销售渠道、强化本地化品牌运营,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,直连终端用户。

三是基于自身的产品竞争力、更好的服务保障方案去赢得客户。至2030年,计划新增300家服务网点,将服务覆盖半径从120公里优化至65公里,将交付周期从12周优化至4周,让高质价比产品更敏捷地触达用户,更展现了中国车企从贸易出海到生态出海的战略转型。

此外,其望子乘龙公益计划延伸至海外,支持海外用户子女来华深造,更揭示出长期主义视角下的品牌建设逻辑。

如今,海外市场正在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。无论是节节攀升的出口销量数据,还是中国汽车闪耀巴黎、慕尼黑、法兰克福车展的镜头,无不让人憧憬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美好未来,未来5到10年,中国车企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轨道。在此背景下,东风柳汽以游艇PHEV与星海S7 REEV作为技术尖兵,在世界舞台展示品牌电动化、智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,展现出继续深耕欧洲市场的战略决心,并逐步向大众等德系品牌所在的核心市场渗透。这既是中国车企勇气的体现,也凸显出在新的汽车时代,中国品牌的自信心已经建立起来。

慕尼黑车展的闪光灯下,照亮的不仅是中国汽车的现在,更是全球汽车工业的未来图景。